咨询电话: 1317-2164-214
为什么说公务员是铁饭碗?
发布于 2025-04-25 22:16:08 作者: 沃跃
注册公司是创业者成为合法企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完成这个过程,你可以获得法律保护,让你的企业更加正式和专业。主页将带你了解深圳创业补贴是按人头吗,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收获。
- 1、为什么说公务员是铁饭碗?
- 2、一些香港底层人士为什么非要待在香港?
- 3、国家对办养老院有哪些补贴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一:为什么说公务员是铁饭碗?

优质回答“铁饭碗”这个词,出自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企业,多是国有。而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就是吃“大锅饭”。
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是按年头涨,福利是按人头发。
几乎每个企业,都养着一大批闲人、懒人、庸人和散人。这些人不仅成为企业的巨大包袱,而且直接影响了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于是有人提出,这个“大锅饭”非得砸掉不可。
不打破“铁饭碗”,企业就没有出路,中国就没有出路。很快,人们发明了“承包制”。接着,又进行“股份制改造”。这样一来,劳动效率上去了,经济效益上去了,个人收入也上去了。
所以大家都说这个“铁饭碗”打得对,砸得好。
打破铁饭碗
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机会均等、压力均等、政策均等。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已经列入中国改革的议程。
虽然有人把这项改革称为“深水区”,但要打造民意
公务员的铁饭碗
公务员的铁饭碗
政府、法制政府和高效政府,就必须迈出这一步。
要打破的,是企业“铁饭碗”、行业“铁饭碗”和部门“铁饭碗”。
换句话说,是打破低效和不公的“铁饭碗”。同时,还要建立一个社会公共的“铁饭碗”,即社会保障的“铁饭碗”。
这个“铁饭碗”,必须是全民的、完整的和公平的。这也是常说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所属行业编辑
通过有人事管理权的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审批、劳动局办理招工等手续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具有干部编制、工人编制的体制内工作人员。
并不是所有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都是铁饭碗,即使在计划经济年代,单位也有“临时工”(如:国有垄断行业里的那些不是正式在编人员或者说垄断企业的底层职工),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9年大中专院校扩招后的毕业生用工,看似应是铁饭碗单位的底层实际更多的使用临时用工、聘任制(如2010年起深圳所有新进入聘任制公务员)、合同制、劳务派遣用工(如2002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原则上采取劳务派遣形式)。
所指的铁饭碗,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有银行、教育系统、烟草系统、电力系统、选调生等国家单位的体制内部分工作人员。
公务员
公务员队伍中的“铁饭碗”,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年,也一直在喊行政体制改革。而改来改去,多是在机构编制上增增减减、合合并并。
拆一些“旧庙”,建一些“新庙”,或者把几座“小庙”,合成一座“大庙”。但对“和尚”们的切身利益,却基本没有触及。
多数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沿行的仍是20多年前国有企业的老路。
只要进了这个门,就算端上了“铁饭碗”。无论你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到时候都照样拿工资,照样分福利。你涨工资,我也涨工资;你分年货,我也分年货。一个人都不能少,一分钱都不能少。
当然,在公务员队伍中,确有不少混在里边“吃闲饭”的人。
一种是什么也不会干的人,一种是什么也不想干的人,一种是虽然干了一些事,但却自身“不干净”的人。正是这样三种人,损毁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害怕风险,是人的一种本能。国企工资低,外企不稳定,自己创业没本钱,亏了还得自个儿哭。
这样比来比去,还是当公务员最保险。正如一些大学毕业生所言:“一次的努力,就能规避一生的风险。”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不仅岗位稳定,收入丰厚,而且工作轻松,并拥有升迁机会。
二:一些香港底层人士为什么非要待在香港?
优质回答大家好,我是90后香港小胖。我作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一名90后,出生于香港,现在马上30了,我分享一下对于这个标题的一些看法。其实香港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甚至很多人想方设法都想去,其实香港很多人活在贫穷线下,每年都会公布每年的生活指数,其实只要你低于就属于贫穷线下的人。在香港每月的开支并不低,以一家三口来说,租房7000,吃饭三口人每顿100,每天3顿,那就是9000,再加交通费每人每月1200,那就是3600,光这一算下来也只是解决了住跟吃的问题。在香港底层人士为什么仍然留在香港,并非他们想留下,更多的是他们没法去选择自己的方向。如果有关注香港的失业率,香港已经算是非常的低,只要你愿意都能养活自己。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都没发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我相信在别的地方更难找到他们的容身之点。再二政府会给予底层人士支援,每个月大概给3000左右,按人头再加补贴房租,此外达到65岁也会有3000的水果金补助,也许这就是他们留下的最后希望。都是我个人的见解,喜欢的可以留言交流。其实香港也是很美好,很人性化的一个城市,有机会相约香港。
且不考虑香港人是否有本身的优越感或 社会 福利等问题。不离开的原因“故土难离”四个字吧。
想想你本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你的成长经历,过往回忆,父母亲戚朋友……要决定一个人抛弃过去,去掉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地方,从新面对周围的一起,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毕竟能保障自己的基础生活需求,没有到无法满足生存基本需求的那步,大部分香港人便出于一动不动一静的心态过着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道路选择权在自己,有人愿意奋斗上进出去闯,也有人愿意原地踏步、得过且过。
当然我们不是他们,体会不到他们的内心,也许每个人都各自的理由离不开那片故土。
香港生活有困难只要符合相关规定,是可以向政府申请综援的。老年人没有工作或退休没有收入了,只要你的资产(包括股票债券银行存款)没有超过规定,那怕你住在自己的房子是价值千万元;那怕你的子女个个收入千万元,一样可以向 社会 福利署申请。香港每天有150名限额给内地居民来港定居,他们中有不少是退休人士来港与子女团聚。他们可以一边拿内地退休金;合符规定的在香港一边可享受综援长者津贴伤残津贴等、有的可住免费公屋。
香港的高地价高楼价,年青人想置业很多都是靠父母或首期父母提供。向上流是青年人最大的问题,不同以前了,从大学毕业努力几年可以供楼,成为有楼一族,打下基础不断努力成家创业向中上流阶层进发。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向上流对现在很多青年人来说机会少了,不留在香港就是说想移民吗?移民首先就是钱!移民是需要大把钱的。
Hello 我也是个90后,我算是个假香港人吧,我从小在内陆长大的 现在算起来我才来香港一年多 但其中有一年是在内陆工作的 。
为什么贫困的香港人不离开香港 ?其实说的没错 香港福利确实不错 会对贫困家庭有补助 残疾人补贴等。
我生活在深水埗 这里最多的是所谓的档房 就是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分开三间来租 一个月也要5000,香港人最普遍的交通就是地铁和巴士 有钱的买的起车 但买不起车位 吃方面的话可能深水埗的便宜 我家一共有六个人吃饭 青菜十块两斤 什么的 鱼 猪肉都是找优惠便宜 十六七块一斤 一条鱼也就30至40吧 。很多香港人在香港受苦受累的 挣了钱可以回大陆消费 因为消费水平不同 相当于是 回内陆 享受的 。
有时我下班回家的路上 看到一条路上都会有几个躺在一边睡觉的 我看了下 说他们流浪 也不是 因为他们是有工作呢 早上起来带着他全部的家当就去上班 为了省房费吧 毕竟一个人生活一个月一万多 交了房租就不剩多少了 。
所以为什么贫穷的香港人为什么不离开香港 。
首先我要说,你提这个问题你的潜台词是什么?是香港的底层人士有着比大陆人更多的选择机会,有着先天的竞争优势,只是因为他在香港,所以被比下去了,换个环境就可以出人头地混得更好。
今天的香港早已经没有昔日相对大陆的巨大经济优势,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香港在经济上,人口素质上都已经优势很小,甚至已经被反超。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换成为啥北京、上海、深圳的底层人士非要呆在北京、上海、深圳呢?香港的底层人士大多数是自身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家底,家庭负担重,没有一个稳定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请问他能去哪里发展?他换个什么样的地方能够彰显出自己的竞争力?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答案,麻烦您分享给全国各大城市的所谓底层人士,可以跟全国人民分享。
香港底层人士面临的生活困难其实是很多中国一线城市居民都在面对的问题,比如因为自己的竞争力不足导致收入低,而却要承担超大城市高昂的房价、物价和各种生活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自己努力找出路,就是希望福利政策上能够对底层真正有困难的市民有一定的照顾。离开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一个没有竞争力的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多数情况下还是没有竞争力。
一些香港低层人士为什麼非要待在香港?我也想问你问答人:你又有几高层呢?我觉得你问呢个问题是非常的低B、每个地方有富有穷、也好似国内穷山区的老人和留舍儿童、他们也想过得好一点、但是有的问题不是自己要想得到就有的。国内还有很山区是很穷的、咪以为你自己出佐大山区就以为自己是高层人士.可笑
我有一个香港朋友,中、重度糖尿病不能工作,离异带女儿生活。政府分配二房一厅(大约35平方)免租公屋,父女两人每月领综援金港币一万左右,所有医疗,读书费用全免,交通费每次2元。女儿读民间慈善机构办理的学校,有中歺和电脑学习、上网费用补贴,驻公屋议员办事处和各慈善组织办事处经常有人员上门探望,解决实际困难,还有李嘉诚,邵逸夫,成龙慈善基金每年大约一万二港币助学金。请问为什么要去其他地方生活呢?
告诉你为什么,民主和自由
很多底层的香港人,却实不愿意离开香港。虽然表面的理由有很多,可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成本低。
本人在广东见到过,有一群来自湖南的建筑工人,他们在建筑工地做混凝土模板安装。这群湖南工人的家里,距离广东也比较近,他们在开工那几天,就乘一部面包车下来干活,工作一完成就回家休息,在家中干农活,等几天后,到下一道模板再安装的时候,再坐车下来。
我问过他们,为什么不像原来的老工人一样,吃住在工地里,省点交通费。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这种来来往往的方式,不仅可以兼顾家庭,而且算上大账,节省了吃住的费用、兼顾了家中农田不说,还不容易在外惹是非,其实更省钱。
越是在底层讨生活的人,他们掌握的谋生技能就越少,就越发需要一个适合的环境,才能挣到维持自己,相对体面一些的生活。大部分的香港底层人士,他们的生活技能,以及找工作的 社会 关系,已经和香港这个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们一旦离开香港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反而会变得,更加艰难。
无论是在香港 社会 ,还是其它的富裕国家,那些有钱人,例如李嘉诚,可以选择到英国投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可以有机会,选择在高收入地区工作。只有真正的底层人士,他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渠道、方式,就在自己熟悉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不仅找工作容易些,因为离家近的缘故,可以和家人相互接济,生活的总体成本也低。而一旦离开香港后,即使工资略高,但同时支出也大增,最终的生活水平,反而更差。
底层的低技能人士,只要不是穷得厉害,一般不会选择背井离乡,到外面去冒险闯荡。所谓的 闯关东、走西口情节,都不是浪漫故事,恰恰相反,那是走投无路的悲剧。
关于香港,相信每个国人心里都有一种独特的情愫,或因那东方之珠的魅力,或因TVB里的经典场景,那么,对于香港人来说,一些底层人士为什么非要待在香港呢有书君认为,以下几方面或许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
一、故土难离。
中国有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句话听起来""粗俗"",实际上道理都蕴含其中。
著名爱国诗人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每一个人的不离开,都是对故土的难以分离,虽然底层人士生活艰辛,但是有家的地方总是在感情上给予人慰藉,尽管外面狂风暴雨、不尽人意,但好在总有温暖港湾得以靠近,精神上的支撑胜过物质上的匮乏。
二、健全的福利体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如果一个地区能保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那么它就是好地方。
香港作为发达地区,其医疗保障制度和 社会 保障制度相对完善,分别在衣、食、住、行、教方面都有保障,香港实行的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中英文双轨教学。
公立医院也对广大市民开放,门诊和住院费全免。
香港居民享有的失业救济金相对内地,或其它地方高出很多。这样的福利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三、离开不如留下。
设想一下,如果香港的底层人士不呆在香港,去移民别的国家或者来内地,成为“被漂”一族,是不是就可以摆脱底层生活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既然是底层人士,说明所受教育有限,自身掌握的技能也有限,且不说人到了新的地方要一切从头开始,就是语言方面的障碍,加上“入乡随俗”的生存规则,也会额外消耗你大量的时间精力,让你寸步难行,如此看来,离开香港不如就待在原地努力奋斗。
有书君认为,所谓底层人士跟地域的关系不大,与自身因素紧密相连,在天时地利人和中,中国人更注重""人和"",如今在如此好的 社会 大环境下,有书君相信,只要你肯努力,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三:国家对办养老院有哪些补贴
优质回答国家对于民营养老院相关补助有:一次性建筑补贴,床位补贴,相关税收减免。
1.设立方面:
建设补贴(一次性分期支付)分为自建和改建,一般改建补贴是自建的一半。20000-5000不等。
2.经营方面:
运营补贴,根据床位入住本地老人情况,一般超过一定时期后给予200-50元每月的补贴,
各地不同。另外可能会有些节日慰问金。
扩展资料:
1.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是指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
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的一种制度。
2.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养老服务业主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主,
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力量以及个人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通过注册公司,您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深圳创业补贴是按人头吗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主页的其他内容。